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台灣原生貓科動物,居住於海拔8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帶,因為和人類的生活空間相鄰,在人為活動越加頻繁和大規模水泥化的時代背景下,石虎的棲息備受干擾,石虎保育的議題也因此引起眾多民眾的關注。石虎並不是臺灣特有種動物,然而石虎只分布於亞洲,臺灣的石虎屬於中國華南亞種,在臺灣大多分布於中部地區,其中以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的族群數量較穩定,全台估計僅有468-669隻石虎[1],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動物。
石虎面臨多方面的威脅,主要包括人為直接干擾,如:路殺、土地開發、以及受困於陷阱之中,其次還有人為管理不善的寵物犬、流浪犬所帶來的衝突。欲改善石虎的生存環境,並不只是解決單一種威脅就好,還需要綜合考慮到不同威脅之間存在的複合性關係。石虎常見的威脅如下:
1.路殺
遭道路上的車輛碰撞而傷亡。根據特生中心的救傷統計,路殺是造成石虎傷亡的第二大主因,僅次於虛弱、營養不良,於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總計有36件路殺案例,佔整體救傷數量的18.8%!
2.土地開發
甲、棲地破碎化:因為道路的闢建、淺山林地的砍伐、以及建物的興建等工程開發,石虎原本的棲地被一分為二(或更碎裂),造成石虎取得食物變得困難、族群間的基因流動變少等危機。近期於石虎棲地上完工及進行中的大型開發案有:竹科銅鑼園區擴建案、月稱光明寺宗教園區開發案等。
乙、光電:近年來再生能源的發展快速,太陽能發電的開發是其中之一,當土地被作為太陽能案場,就算是綠能,同樣會壓迫到石虎的原始棲息環境。例如2022年12月獲得開發許可的竹森太陽光電廠開發案就在苗栗縣銅鑼鄉的石虎原野棲地的正上方施工。
丙、墾燒行為:2023年3月有一則扣人心弦的新聞,石虎媽媽「豆棗」的巢穴遭遇農民焚燒雜草的波及,豆棗未能將她的兩個小孩帶走,當人員到現場時,看到的已是兩具焦黑的小石虎屍體![2]
3.雞舍衝突
淺山地區的居民經常於住家飼養雞禽,為了避免雞禽被犬、貓、石虎等動物獵捕,居民會放置毒餌、老鼠藥來防範這些掠食者的入侵。石虎棲地的破碎化、原棲地食物的缺乏,是造成石虎與雞舍產生衝突的主因,而另一方面,毒餌及老鼠藥對於石虎來說也是一種生存威脅。
4.受困陷阱
石虎誤觸捕獸夾導致截肢或體力不支餓死。根據特生中心的救傷統計,於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總計有19件石虎受困陷阱的案例,佔整體救傷數量的9.9%。
然而這還只是有被民眾發現的案例,陷阱的設置廣布至森林深處,實際上遭遇陷阱夾傷而死亡的石虎可能還更多。
5.犬殺
在台灣沒有針對犬隻做源頭管理的情況下,我們不難看到流浪犬還有人為管領的工地犬、看園犬、獵犬在淺山地區遊走活動,石虎可能因此被這些犬隻啃咬而傷亡。根據特生中心的救傷統計,2017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間總計有15例犬攻擊事件,佔整體救傷數量的7.8%。
6.農藥-慢性中毒
石虎的活動範圍與許多農耕地重疊,農業耕作上經常使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等用藥,雖然這些用藥不致於使石虎立即死亡,但是在生物累積作用(bio-accumulation)下,對於石虎而言仍然是一大生存威脅。根據特生中心的檢驗,在9個石虎肝臟樣本中,有4個檢驗出殺蟲劑,4個檢驗出農藥。[3]
石虎面臨的威脅來自多種要件的組合,若將石虎面臨的危機單一歸因於遊蕩犬貓,產生二元對立的觀念並不能促進石虎的保育,眼見動保與野保的衝突越演越烈並非我們所樂見。在犬殺的議題上,我們建議應該加強犬隻飼主的責任,確保工作犬、放養犬、社區遊蕩犬等都能得到適當的管理,避免牠們在外流浪;對於遊蕩犬的餵食,則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與餵食廚餘、只餵不紮的不負責餵食行為作出區別。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來避免其他威脅,降低路殺、減少棲地開發、避免雞舍衝突、杜絕非法陷阱、減少農業用藥等威脅,一同保育石虎及其棲地生態系。
參考資料
[1] 重要石虎棲地保育評析(林良恭、姜博仁、王豫煌, 2016)
[2] 石虎寶寶遭燒死 保育團體質疑燒雜草釀禍(公視新聞 )
[3]2023年石虎保育行動計畫(劉建男、林育秀。2023。2023 年石虎保育行動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灣。)影片&文字來源 / 臺灣動物共生聯盟 TO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