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還是可憐?—動保宣傳中的動物形象運用|動平會2019動物與藝文系列講座影像速記系列 (2)
講者介紹
龍緣之|(北京大學電影學碩士、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博士)
自2008年起,參與國際NGO工作,並和中國大陸、日本、歐洲等地的草根組織 共同開展動物倡議項目。 研究興趣為「動物和藝術」、以東亞為中心的動物保護議題與科學傳播。
講座介紹
在 動物保護的倡議、募款等各類宣傳品中,永遠不缺席的,也許就是動物們的身影了。這些形象,往往亦是引發人們情感和共鳴的關鍵。 然而,讓人大呼「好可愛」的野生動物照片,或者卡通化的動物形象,難以避免「將動物擬人化和寵物化」的質疑。當宣傳品選用「可憐」甚至「血腥」的圖像時, 卻又可能引發令人不適的負面情緒。 本次講座從世界各地的動保倡議所選用的「可愛」或「可憐」的典型案例出發,並以「零皮草」(fur free)倡議中的「狐狸」形象,以及保育宣傳中的「大貓熊」再現,分析動物形象如何可能「助益」於信息的傳遞,或者扭曲了民眾對此的認識。

撰文/龍緣之 攝影/沈怡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