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棲地動物 /從白鯨監獄到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海生館請排隊2019.03.21

被上海長風海洋世界圈養的白鯨小灰和小白。(照片提供/SEA LIFE TRUST Beluga Whale Sanctuary)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二隻白鯨小灰和小白,即將在今年(2019)4月搭機前往冰島。這次飛行並不是被賣到下一個水族館,而是去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Beluga Whale Sanctuary),展開新生活。

白鯨原生於北極海域,所以英國默林娛樂集團(Merlin Entertainment)旗下的海洋生物基金會(SEA LIFE Trust),與鯨豚保育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 WDC) 規劃的保護區,一開始就鎖定北半球寒帶水域的海岸,最後選址於冰島南方赫馬島(Heimaey)三面環山、表面積32,000平方公尺、水深10公尺的克雷茨維克灣(Klettsvik Bay)。這裡在1998到2002年是收容《威鯨闖天關》(Free Willy)電影中虎鯨明星Keiko之處,白鯨保護區在此地成立,具備了諸多優良條件:經驗豐富的鯨豚照顧訓練人員與獸醫、對該海域海況作業的熟悉度,以及在地居民的認同。但這一切精心規劃的設置,是由誰來埋單?

小灰和小白是首批移居白鯨保護區的幸運兒,原因並不是上海市民公投結果,也不是當地政府頒布高標準的鯨豚福利法規,而是長風水族館在2012年被默林娛樂集團收購,英國本土早在1993年就關閉了最後一個圈養鯨豚的娛樂場館,因此總部位於英國的WDC和默林於2014年達成公開協議,認同白鯨不應該繼續圈養表演、企業應負起社會責任,雙方合作至今,終於促成世界第一個白鯨保護區。

計畫初期,長風圈養3隻白鯨,其中君君在2017年死亡,目前剩下2隻,亦即12歲的小灰和小白。若不想見到白鯨前仆後繼死在人類的池子,當初就不應該把他們綁架進來。

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選定冰島的克雷茨維克灣(Klettsvik Bay)。(照片提供/SEA LIFE TRUST Beluga Whale Sanctuary)
保護區 vs. 水族館

在冰島,保護區的構造是用網欄圍著海灣外側,白鯨的生活水域比水族館的池子大數千倍,而且可以感受到季節與日夜變化、潮汐風浪,及海中其他生物。雖然水族館業者認為這只是放大版的水池,而且感染風險增加,食物和醫療依然依賴人類;但是在保護區內,白鯨的生存空間和行為需求立刻得到紓解,不用隨著高分貝噪音表演奇異動作,回歸自然棲地顯著改善了白鯨的生活福祉。

保護區以提升白鯨福利為目標接受捐款,並提供參訪教育機會。即使在表面上,保護區和水族館有相似之處,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鯨豚的來源,及揭示了不同的價值觀——如同在房間裡的人處境是被販運為奴,或是被救援收容,意義和福利情況截然不同。

鯨豚水族館以營利為目的,白鯨是買賣消耗的資產。50年來人類大量捕捉野生白鯨,即使在待價而沽的暫留池多活一陣子,仍造成許多傷亡。2月,《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等外媒披露,俄羅斯暫留池環境惡劣到像化糞池或白鯨監獄(whale jail),隨後俄羅斯官方也下令調查、改善並釋放包含87隻白鯨等近百隻鯨豚。

保護區以提升鯨豚福利為目的,鯨豚來源為圈養單位因各種理由出養者,被收容的鯨豚可能會在保護區度過餘生,也可能經由評估而野放。和野外生活比較,被圈養的白鯨根本沒有「好的」動物福利,人們只能不斷改善其福利狀態;保護區只是一個過程,最終的目標為終止水族館圈養白鯨。

熱帶養白鯨,從源頭就錯了

自2002年起,我國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在珊瑚王國展區原本設定圈養較適應熱帶水域的瓶鼻海豚水池,陸續由俄羅斯引進10隻白鯨,至今只剩下3隻存活。牠們長年忍受著15度以上的水溫和25度以上的室溫,也要忍受不喜歡的室友,所以3隻白鯨長期各據水池一角鮮少互動,雖然活著卻沒有生活品質,海生館白鯨死亡的消息也不再令人驚訝。在第7隻白鯨死亡後,白鯨諮議平台2015年的會議紀錄列著:「⋯⋯現階段不宜將白鯨野放或送到其他地方進行收容,但未來我們若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我們還是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和專案的方式來討論這個議題。」

從今以後,海生館白鯨Ginbo、Babu、Angel,這個地球有你們的專屬保護區了,希望在你們的有生之年,有機會搭上往冰島海灣保護區的班機,請開始排隊。

 

本文為非營利深度報導網站《報導者》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投書】從白鯨監獄到全球第一個白鯨保護區,海生館請排隊

文/蔡偉立(鯨豚福利研究者)20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