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棲地動物 /蝙蝠不該被歸罪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而是人類2021.03.21

隱遁、夜間行動且數量眾多的蝙蝠,可能是冠狀病毒的來源,然而一些科學家一致認為,這場改變日常生活的疾病傳播,其罪魁禍首不在蝙蝠,而是人類。

動物學家和疾病專家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人類行為包括破壞自然棲息地,以及地球上快速流動的大量人口,使得原本只在自然界傳染的疾病飛速地橫行人類世界。

科學家們仍不確定該病毒的傳染來源,除非從有嫌疑的物種體內分離出活病毒,才能證明其來源,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蝙蝠可能是冠狀病毒的來源,但一些科學家稱,人類才是這種疾病傳播的罪魁禍首。

目前在中國的蹄鼻蝠身上發現的病毒,與引發武漢肺炎(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毒極為相似。接下來急需解決的問題是:這個傳染病是如何從我們不常接觸的蝙蝠族群,演變成肆虐全球的大瘟疫?答案指向我們需要徹底反省人類是怎麼對待地球。

科學家指出,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動物,讓牠們能從一個群體遍及各地,並攜帶許多病原體或各種疾病。此外,飛行的高度活動性讓蝙蝠進化出超級專業化的免疫系統。

「當他們飛行時,他們的體溫就像發高燒一樣」倫敦動物學學會的野生動物流行病學教授安德魯·坎寧安還說:「這樣的狀況一天至少發生兩次,分別是飛出去覓食及返回棲息地。所以在蝙蝠體內的病原體已進化到可以承受宿主體溫的高峰」。

坎寧安警告,但當這些疾病傳播到另一個物種時,會有潛在的麻煩。例如,發燒對人類來說,是提高體溫來殺死病毒的防禦機制。但這機制卻不影響那些已在蝙蝠體內進化的病毒。

至於疾病為何會從蝙蝠傳到人類?坎寧安說「這個答案似乎更簡單」,牽涉到一個改變了我們生活,將來卻得習慣的陌生專有名詞:「人畜共患性溢出」(zoonotic spillover

無論是蝙蝠或其他野生動物引起的「人畜共患性溢出」,其根本原因總是來自人類的作為;人類的種種活動正使自身遭受這一切。

當蝙蝠被獵殺或因森林砍伐致棲息地破壞時,其免疫系統遭到挑戰,原本可以從容應付的致病原變得更難對付,坎寧安說:「我們認為壓力對蝙蝠造成的衝擊,會同樣程度地影響人類。」

「這將使得感染增加且被排出體外——經由排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如果人們承受壓力時接觸唇皰疹病毒,將會引起唇皰疹。這代表病毒被『表現』,而同樣也會發生在蝙蝠身上」

在疑似疫情發源地——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野生動物集體關在籠子裡,等待被販售為美食佳餚或寵物,而這些不同動物和病毒可能以一種恐怖的混合形式現身。

蝙蝠體內進化的病原體可以承受較高的體溫,人類發高燒對這些病毒起不了防禦作用。

坎寧安說:「如果這些動物在運送過程或囚禁於市場時,與其他動物或人類靠得太近,就有可能大量散播這些病毒。」他指出市場中的其他動物,因為處於緊張和壓力的狀態下,會更容易受到感染。

倫敦大學學院的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系主任凱特·瓊斯說:「為了醫藥、寵物及食物上的利用,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增加動物的運輸量。

「此外,為了打造以人為主的景觀,我們不斷摧毀動物的棲息地。動物們以從未發生過的各種詭異型態混合群聚著。而傳統市場同樣有為數眾多的各種動物,被關在一個個往上層層堆疊的籠子裡。」

倫敦大學學院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系主任凱特·瓊斯(Kate Jones)說, 大規模的動物運輸量和棲息地破壞,意味著動物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雜聚著。

坎寧安和瓊斯共同指出一個因素說明為何「人畜共患性溢出」在幾週內變成全球性問題其實是很罕見的。坎寧安說:「從歷史角度而言,野生動物之間的傳染病會外溢於人類,但通常被感染者在接觸其城鎮或城市的大量人群前,可能早已死亡或康復了。

「而在擁有機動運輸工具和飛機的現代世界,你可以一天在非洲中部的一片森林,然後第二天到一個像是中倫敦(central Africa )這樣的城市中心。」

瓊斯同意:「由於我們的大量人口和緊密連結,所有人類過去可能遭遇過的「外溢」正不斷地被加強。」

他們認為,人類應該從中學到兩個簡單教訓,且必須要快。

首先,不要一味歸咎於蝙蝠,牠們實際上可能有助於提供解決方案。坎寧安說:「我們很容易將矛頭指向宿主物種。」

「但事實上,正是我們與牠們互動的方式導致病原體大規模地流行傳播。」坎寧安補充說明我們對蝙蝠的免疫系統了解太少,但其中可能有重要線索;「了解蝙蝠如何應付這些病原體,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對付這些「外溢」於人類的致病原。」

倫敦動物學學會的安德魯·坎寧安教授說: 「人畜共患性外溢(或來自蝙蝠、其他野生動物的傳染病)的發生,總是因為人類的行為。」

隨著人類發展並擴散到那些原本無事的地方,像冠狀病毒這樣的疾病最終可能會繼續存在。坎寧安和瓊斯都認為,比起為每種新病毒研發出昂貴疫苗,更容易的解決方案是改變人類的行為。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也許是人類第一個明確、無可爭議的跡象,表明著環境損害也能迅速地致人於死。而同樣的因素未來將導致一樣的狀況。

坎寧安說:「有成千上萬的病毒等著被發現。但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了解來自野生生物的「人畜共患性溢出(zoonotic spillover )」其重要管制點(critical control points )在哪?進而針對那些地方阻止其發生。這才是保護人類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瓊斯提到「由於我們的大量人口和緊密聯繫,病毒呈現上升的趨勢。而一再破壞自然環境,又提高病毒外溢於人類的發生機率。破壞動物棲息地是主因,恢復他們的棲息地自然是解決方案。」

最根本的教訓是,與氣候變遷的逐步變化相比,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會對我們自己造成更快且更嚴重的傷害。

瓊斯表示:「若不了解對氣候、碳封存(carbon storage)、新興疾病和水患風險造成的衝擊,就將森林開發為農業是不對的。我們不該漠不考慮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就事不關己做出那些事。」

 

原文出處:CNN/ Bats are not to blame for coronavirus. Humans are

翻譯/沈鑫河(動保志工) 校訂/陳宸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