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時尚週被稱為傳統「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外的「第五大」時尚週活動;其強調環保、人權、性別、倫理、持續等特色,也被一些媒體稱為「最具永續意識的時裝週」而越來越被矚目。
哥本哈根時尚週早於2022年宣佈禁用皮草,而於(2024年)三月底前頒布的2025年活動指南中,也宣佈將禁用野生動物的皮革和羽毛---其中也包括了異國動物(exotic,如鴕鳥、鱷魚)的皮革和羽毛!
媒體相關報導
而哥本哈根時尚週的這項宣佈,衛報以「時尚界被提醒:羽毛和皮革一樣殘忍」為標題報導。
這篇報導中除了提到了動保團體與公平時尚運動倡議者對此措施的肯定外,也提到了目前異國動物皮革羽毛在時尚產業中的現況。根據倡議團體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過往報告指稱,鱷魚皮革是時尚產業中最受歡迎的材質之一,如愛瑪仕、LV等奢侈品品牌不僅採購這些動物皮革外,也有自己的工廠化養殖場。
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創始人Emma Håkansson在報導中表示,儘管目前產業已有「動物不應因時尚而死」的體認,但對於動物羽毛製品、異國動物皮革(如鱷魚)製品背後的殘酷認知依然不足,她也提出「人們很難意識到鱷魚、蛇等動物,其感知能力與水貂、狐狸是相同的」的人對不同動物感受與認識的問題-----他同時也分享曾向人展示過一張有羽毛材料的裙子的相片,但觀看者並沒有識別出來的經驗。
公平時尚倡議者Venetia La Manna也有類似的看法,她說:「民眾更容易感受毛茸茸的哺乳類動物殘酷,但對於爬行動物的殘酷較為無感」
更仔細看看服飾材質與可能因此犧牲的動物們
過去我們分享過「真」皮草製品被標籤為「人造」皮草的問題,而這報導也有提到一些羽毛製品也有類似的問題發生過;這問題或許如我們過去所呼籲的:如果你不想把動物製品穿戴在身上,那麼避免使用這些看起來毛毛的、摸起來像羽毛的製品,將會是一個好方法。
更多關於爬行動物
鱷魚
鱷魚皮是鱷魚的重要器官,牠們有著比人類更敏感的觸覺系統,鱷魚透過與同伴的皮膚接觸來溝通,也透過感知水流的變化來捕捉獵物。然而,在人類的覬覦之下,鱷魚被圈養在狹小的空間,等待屠宰,只為了提供人類那無實質功用、被用來彰顯地位的鱷魚皮件。鱷魚皮革是最能彰顯地位的炫耀財之一,一個鱷魚皮柏金包要價上百萬元,每一個鱷魚皮柏金包製作過程則需要犧牲2隻鱷魚。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鱷魚皮的紋路,現今皮革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可以選擇純素皮革來取代這充滿殘酷無情與造成環境污染的動物皮革。 閱讀〈諸鱷莫作 龍來運轉〉全文
綠鬣蜥
從被當作家人的「可愛生物」,到被遺棄街頭成為「可憐生物」,再被視為生態破壞者的「可惡生物」──綠鬣蜥家族面臨的波折命運全被掌握在人類手裡。在沒有完善的寵物銷售法規及管理措施之下,寵物業者見民眾喜歡飼養綠鬣蜥便將牠們引入販售,而當民眾不想再飼養,就將綠鬣蜥隨意棄養,造成牠們在野外族群量快速擴張成為本土種的競爭對手。在政府實施綠鬣蜥移除計畫後,更是出現了娛樂性的暴力捉擒行為,不道德的捕獵影片流傳於社群媒體之間。這一系列的議題,再再顯示了台灣在動保界的多方面缺失,不論是飼主教育、寵物業者規範、還是移除工作辦法,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閱讀〈掌握在人類手裡的多重命運-喬遷之蜥〉
蛇
蛇是電影裡反派角色的助手,有毒與邪惡的象徵,使之被創作為「非善」的圖騰符號。即便離開電影,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看到蛇的第一個反應也是恐懼,殊不知蛇其實更怕我們人類。有些人飼養蛇以做成保健食品或料理,而野生的蛇若移動到馬路上也可能慘遭路殺。不論我們對於蛇的恐懼是寫在基因裡的先天生存反應,抑或是出自後天的社會學習,在今日科學家已經有充分的蛇類研究的情況下,我們理應依據有所根據的生態知識,取代這些不合理的印象與反應,讓我們一同捨棄舊有對蛇類的負面印象,接納新的觀念並反思如何與牠們共存。閱讀〈龍年迎新捨舊 揭開蛇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