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演動物 /動物展演場所人與野生動物互動有什麼爭議與問題?2024.01.08

觸摸池項目曾經很常見;遊客被允許或多或少按自己的意願,在圈養池旁投餵和/或觸摸動物(如瓶鼻海豚還有白鯨、海獅甚至是虎鯨)。海豚館辯解說,這種互動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從而促進關於海洋哺乳動物的公眾教育,但是研究結果並不支持該觀點。實際上,觸摸池和有員工看著的投餵環節,可能實際上加重而非減緩了自然棲息地上的保育問題,因為公眾會認為觸摸和投餵野外自由的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可以的 。允許公眾投餵海洋哺乳動物起了一個壞的榜樣作用。

在過去十幾年裡,動物保護組織一直在監測美國的觸摸池及其可能對人類和海豚造成的風險。在夏季,觸摸池裡的海豚每天暴露在人類面前長達12小時。在本已喧鬧不堪的環境中,遊客還常常拍水或拍打觸摸池邊來吸引海豚的注意。此外,雖然投餵海洋哺乳動物在美國是有法律來管理,而且應該在嚴格的監督下進行,但有多次人們給觸摸池裡的海豚投餵爆米花、麵包、炸薯條、三明治和飲料的記錄。這些不恰當的投餵要麼沒被所謂的監督員看到,要麼根本沒有人打算去阻止。

很多觸摸池裡的海豚都明顯超重,這清楚表明了所謂的”投餵監督”是無效的,而且動物之間的爭奪,致使某些海豚被投餵過多(而相反的,某些可能食物不夠)。

最令人擔憂的是,有公眾把非食物的東西,如眼鏡、紙張、石塊、硬幣、 瓶蓋、金屬紀念品、甚至一個嬰兒安撫奶嘴,都放進了海豚的嘴裡,還有人給它們腕表甚至香煙。如果這些物品被海豚吞食,可能造成海豚腸道受傷、中毒、甚至死亡。

此外,人類與圈養的海洋哺乳動物的直接接觸可能導致人類被咬傷或被攻擊,以及人類傳染疾病給動物的風險是一直存在的。儘管觀眾在觸摸海豚或海獅之前被要求洗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遵守;而且如果有人對著動物咳嗽或打噴嚏,僅僅洗手是遠遠不夠的。

人類也可能被動物傳染;在海洋哺乳動物身上發現的好幾種病原體,可能和已經傳染給了人類。

尤其是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觸摸池的數量已經在下降了。

動物保護組織在本世紀初期針對觸摸池的一系列反對活動是一部分原因,但在紀錄片《黑鯨》上映後,公眾在此問題上的反對也可能發揮了作用。此外,這些項目在管理上有很多問題,後勤保障也很困難,包括海洋哺乳動物和人類都有很高的受傷風險,也無疑是因素。

不幸的是,世界上有很多場館依然允許公眾從遠處或是在馴養員的監督下投餵海洋哺乳動物 - 儘管這些方式對圈養的動物和遊客的風險都小了一些,但依然是壞的榜樣,而且還在持續。

—以上摘錄自由World Animal Protection出版的《為何要反對圈養海洋哺乳動物 》第十章〈(圈養下)人類和鯨豚互動〉章節中的「觸摸池與投餵環節」的段落。

完整的《The Case Against Marine Mammals in Captivity - 為何要反對圈養海洋哺乳動物 》您可由此下載英文版、由此下載簡體中文版

而上面引用的段落,其類似情境與相關問題在台灣動物展演場所中也都可見。在任何動物展演場所中,人與動物互動(Animal-Visitor-Interaction)環節都需要經過謹慎的設計與監督下實施,但就算有所規範與監控,依然會有難以預期的事件發生!

娛樂性質的人與野生動物互動行為其實無助於野生動物保育工作

而文中「....因為公眾會認為觸摸和投餵野外自由的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可以的」的結論之一,也曾經出現在我們反對六福村商業性、娛樂性的人與保育類野生動物互動的項目,而後農委會頒布函釋要求動物展演場所禁止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與民眾互動

期待海委會也能針對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也能依循前例,要求業者進行沒有教育意義(甚至是反教育)的娛樂性表演以及與遊客互動等商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