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並沒有被馴化,然而世界各地每年卻有無數野生動物被帶進人類家中。
儘管因為買賣容易,寵物店裡的一些動物並不被視為「野生」動物,然而為了陪伴我們,這些動物卻一直承受著囚禁之苦。蛇、蜥蜴、蜜袋鼯、絨鼠(俗稱的龍貓)等動物並不像貓狗已經馴化,卻得生活在不適合牠們的圈養環境。
為何應終止珍奇動物買賣?
非洲灰鸚鵡經常是從野外盜獵而來
非洲灰鸚鵡是全球非法動物交易中最常見的一種動物。2019年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提出的報告中便指出,部分地區的野生非洲灰鸚鵡數量減少高達99%。盜獵者採用極為殘忍的手段,例如砍掉牠們的飛羽和硬塞入狹小的箱子,以便將鸚鵡困住。
珍奇寵物交易有合法亦有非法
珍奇寵物交易有合法與非法之別。有些動物被大量繁殖作為寵物店合法販售之用;有些動物則來自野外盜獵並走私進入美國。但是合法性並非重點。無論動物來自野外盜獵或在圈養環境中出生,無論可以合法擁有或是非法,都是殘忍的行為。
部分作為寵物販售的動物攜帶疾病
爬蟲類的腸道帶有沙門氏菌,並存在於牠們的皮膚和甲殼。沙門氏菌對爬蟲類本身無害,但人類若感染沙門氏菌可能引發胃痙攣、發燒和腹瀉,或者造成血液、尿液、骨骼、關節的感染。許多患者並不需要住院即可接受治療,少數人卻可能需要住院。沙門氏菌感染嚴重可能致命,尤其是幼兒和老人。
烏龜、蛇、壁虎、鬃獅蜥、蜥蜴等爬蟲類均是攜帶疾病、細菌或傳染病的野生動物,沙門氏菌僅是人畜共通的疾病之一,這些疾病會對公共衛生帶來危害。
水獺的取得是將水獺爸媽殺死,然後帶走小水獺
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飼養水獺或咖啡店展示水獺蔚為風潮。於此同時,野外盜獵的動物數量也扶搖直上。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小組發現,盜獵者利用犬隻嗅出水獺的巢穴,由於水獺爸媽會全力反抗以保護小水獺,因此遭到射殺或電擊,或者巢穴遭到煙燻,以便帶走小水獺。
野生動物在圈養環境中無法滿足基本需求
野生動物一旦離開了野外環境,就不可能滿足所有需求。無論家中或圍欄都不可能複製牠們在野外享有的偌大空間和自由。
許多動物的圈養空間比起牠們的自然棲地要小得許多,致使牠們無法表現正常的行為。即使飼主盡一切努力妥善餵食,牠們也經常無法獲得正確的營養。
非洲灰鸚鵡每日的飛行距離往往長達數英里,卻落得終生禁錮在小小的籠內。爬蟲類被迫住在小小的玻璃缸,經常無法獲得牠們所需的營養。寵物店販售的野生動物有的是夜行性動物,不知情的消費者購買了牠們的同時,也擾亂了牠們的睡眠模式。大貓和靈長類動物多被關在後院的籠子裡,只因為牠們長大了,具有危險性。至少有75%的寵物蛇、蜥蜴、陸龜和海龜會在成為寵物後的一年內死亡。
社群媒體助長了珍奇寵物買賣
珍奇寵物業的興盛使得鸚鵡、烏龜、蜥蜴、魚類、靈長類、大貓和水獺成為受害者。社群媒體的錯誤描繪,讓人誤以為養牠們當寵物很容易,卻對於現實觀點避而不談,社群媒體也使得買家和賣家可以快速接觸到對方。
社群媒體助長了飼養野生動物當寵物的風潮。表面上看起來,水獺這些動物也許既可愛又討人喜歡,但牠們終究不是貓狗,牠們不屬於遠離原生棲地的人類家庭。
蜜袋鼯的銷量在美國不斷上升
即使野生動物經過了圈養繁殖,也不代表牠們被馴化了。蜜袋鼯便是一例。為了滿足國際間的珍奇寵物交易,牠們在類似繁殖場的設施中繁殖飼育。然而在圈養環境中,牠們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被滿足的。
這種動物在野外常以家庭為單位過著群居生活,和同伴之間可以互動、互相理毛。牠們是樹居的有袋動物,會在樹木之間滑翔,並擁有銳利的爪子,和人類互動時容易造成疼痛或不適。蜜袋鼯也是夜行性的動物,家中白天的光線和嘈雜聲會擾亂牠們的睡眠模式。當然,對於人類而言,半夜三點被執行夜間活動習性的蜜袋鼯吵醒也不是件愉快的事。
遺憾的是,美國境內的蜜袋鼯銷售不斷增加,少有州禁止蜜袋鼯交易,也無相關規範或管制。
許多飼主並不知道他們的寵物每天經歷的痛苦
我們知道很多購買珍奇寵物的人,本身都是愛護動物之人。動物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我們希望牠們成為家中的一分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鼓勵大家讓野生動物留在他們原生的家——野外——以這種方式去欣賞和尊重牠們。我們的家只適合經過數千年演化已成為人類伴侶的家養動物,牠們即使作為寵物飼養,需求也能被完全滿足。
珍奇寵物往往也是危險動物
2011年10月,美國俄亥俄州的曾斯維爾(Zanesville)發生了一起動物事件。私有動物農場負責人泰瑞.湯普森(Terry Thompson)放出了農場內飼養的49隻野生動物而後自殺。當地警方毫無準備,也沒有受過捕捉動物的相關訓練,只能將逃脫動物全數射殺,當中包含了18隻孟加拉虎、17隻獅子、六頭黑熊、兩頭灰熊、三隻美洲獅、兩匹狼和一隻狒狒。
美國各地像湯普森這樣的人持續繁殖和飼養獅子老虎這類的大貓。原本雄赳赳氣昂昂的牠們被施以藥物,作為人類自拍的道具。一旦牠們長得太大隻、太強壯,就被賣給珍奇寵物業者,只能關在地下室或後院的籠子裡苦苦煎熬,因為牠們太大隻不適合養在家中,也太危險不允許與人類和家中寵物接觸。
我們要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我們可以教育親朋好友為什麼飼養野生動物當寵物其實很殘忍,並從自己做起發誓絕不購買野生動物,這就是對終止珍奇動物買賣盡了一份很大的心力。當有人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與野生動物互動或養來當寵物時,你也可以表明你的立場。
當有類似《大貓公共安全法》(Big Cat Public Safety Act)的法案被提出時,你可以採取政治行動向議員請命,敦促他們立法保護野生動物,讓動物們可以待在自己野外的家。
原文出處
World Animal Protection
原文標題與出處
7 Reasons We Need to End the Exotic Pet Trade
原文作者/Julie Cappiello
譯者/丁宥榆
在台灣的我們如何看待異域寵物?
上文翻譯自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網站中的〈7 Reasons We Need to End the Exotic Pet Trade〉一文,「Exotic Pet」目前在台灣沒有特定翻譯詞彙,本文翻譯為「珍奇寵物」,亦有人翻譯成「異寵(異國寵物、異域寵物)」,Exotic Pet多指被當寵物飼養的非馴化野生動物。因非馴化的野生動物因一般人因難以提供適當且良好圈養環境----如本圖的狐獴,若在原始棲地中,每天都會在綿延數公里的生活領域活動,並且有挖掘洞穴的本能,但一般家庭多辦難以提供這樣的場域讓圈養狐獴展現自然行為----因此動平會的立場,並不贊成圈養這類動物。
而本文主要情境為美國地區,部份如一般民眾飼養老虎等現象,台灣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後已不容易見到;但文中提到的「水獺」,前陣子媒體曾經報導有民眾試圖走私出口 / 入口被查獲的例子。
過往台灣市場常見的浣熊、綠鬣蜥等動物,目前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已禁止貿易輸入,而綠鬣蜥目前為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的禁養動物。但現今也有許多其他野生動物被當寵物圈養,其中非保育類動物,無嚴謹的法規管理販售、寵物登記等相關管理等規定----如主圖中狐獴即是一例。
狐獴在部份國家地區為禁止一般民眾飼養(如澳洲、美國與南非),部份國家地區為圈養環境必須符合相關法規規範才能飼養(如英國,但因法規嚴格,一般民眾也難以飼養)-----但台灣目前對這種動物買賣飼養並無太多管理,因此過往許多走私動物遭查獲的新聞中,狐獴也是常見的物種。
未來這類動物流通、交易貿易與民眾飼養登記如何管理?將會是相關部門的一大挑戰,而這議題也需要大家持續關注!
而關於社群網路促使異域寵物貿易、動物不當對待等問題,SMACC《WILD ANIMAL "PETS" ON SOCIAL MEDIA》調查報告,非常推薦給大家閱讀!下載連結: https://www.smaccoalition.com/wild-pets-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