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環境反毒殺 /前進毒殺熱點下鄉宣導日誌|壽山(高雄鼓山區)2022.08.03

如何解決衝突呢? 

除了理解及溝通協調外

兼顧人與動物自然共存的相關計畫

會是接下來需要發展的重點

 

地區:壽山(高雄鼓山區)   時間:2022年7月

11年過去了,毒殺事件照樣發生,我們能做什麼?

高雄壽山長期以來,一直是熱門的觀光景點,一座山上同時有國家自然公園、動物園、中山大學及動物收容所等等,這裡也是公認全台灣毒殺動物事件,發生最頻繁、最大量的地方,從2011年爆發大量毒狗事件85隻浪犬死亡及少數台灣獼猴中毒身亡,檢驗結果發現是以農藥納乃得下毒,即使抓到毒狗兇手,因相關單位未將全部犬屍進行檢驗,證據不足情況下,僅能簡易判決處刑2個月,或易科罰金6萬元。

大規模的毒殺,換來的是不痛不癢的懲罰,2012~2014年持續有毒犬事件,並於2014年開始有多數毒殺台灣獼猴案件發生(2009年起就有少數獼猴疑似被毒殺),統計截至2017年8月至少有156隻記名之獼猴疑因中毒失蹤與傷亡,其中28隻屍體有皮下出血情況或經相關單位檢驗為毒鼠藥中毒。

近期(7月10-26日),得知登山口有4隻獼猴及1隻流浪狗疑似毒殺身亡,我們除了在毒殺現場附近設置布條,也在7月23日與「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於龍泉寺登山口進行聯合宣導,現場除了發放扇子、貼紙等宣導品,我們也直接到家戶進行宣導,希望加強附近住戶對毒殺動物事件的重視。

壽山長期以來,充斥著各種人與動物衝突,以及動物間的衝突,包括人與獼猴、人與浪犬、浪犬浪貓與山羌獼猴等,目前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相關計畫執行下,浪犬絕育比例提高許多,並有相關方案減少山羌被追咬機會,台灣獼猴部分,則有政府及協會分別進行教育宣導,讓民眾透過了解獼猴行為生態及應對方式等,期許能慢慢減少衝突,只是執行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整合,非短時間就能看到成效,而毒殺事件持續發生,代表我們需要公私部門更進一步地合作,來擴大執法能力及宣導效果,才能讓社區甚至整個社會重識,並產生「毒殺行為無法真正解決人與動物衝突,反而會危害人類及我們所重視的整體生態環境。」這樣的集體共識。

但是,如何解決衝突呢? 除了理解及溝通協調外,兼顧人與動物自然共存的相關計畫,會是接下來需要發展的重點。

台灣有些校園是以絕育回置管理的方式,進行範圍內犬隻控制,透過校方行政單位經費、人力及場域支持,學生社團及少數校外志工協助照顧及行為訓練等,共同解決人與動物衝突問題是可供參考模式之一。校園就像一個小型社區,所做的計畫有時更精緻且徹底,過程也有反對及問題產生,因此校方及社團學生做為中間人,協調溝通及管理的角色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儘量中立,並具同理心,就會有更多機會轉化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逐漸看到關係轉變及管理成效。

放大版的整體社會,需要面臨的紛爭、關係人角色又更為複雜,在此分享【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動物獸醫服務部門The Animal & Veterinary Service (AVS) 統籌執行的「社區犬絕育回置及管理計畫」,為期5年時間來達到成效,並且進行人犬正確互動宣導來避免衝突發生,某些區域禁止餵食的前提之下有志工協助進行相關管理; 獼猴教育宣導部分,除了園區內,也包括獼猴進到民眾住處如何應對等,都是值得參考及學習。政府透過希望人與動物共存的理念而發展的計畫,可以有力量的直接整合公私部門共同進行,彼此不是所謂的對立關係,也沒有各自為政的問題,才能有機會成就最有效率及人道的執行方式。

動物間的衝突,常牽涉到人類活動範圍擴大,演變成野生動物棲地破碎化問題,是需要全民一起面對及反思,並非在物種中做選擇,就能解決問題的,有時實際執行層面需要更多的智慧及包容,才能真正把棲地回歸野生動物,讓同伴動物回到與人共存的家園,期許我們都能放下對立,多點理解來發展更多元及人道的計畫,來取代只能犧牲生命解決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