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來到中壢的內壢國中~很感激內壢國中輔導室楊淑宜組長邀請動平會的陳宸億研究員來分享「人與浪犬安全互動」,讓同學們對於流浪犬議題有更多的認識,並知道如何友善互動。

台灣流浪動物數量多,除了積極執行TNR(捕捉、絕育、回置),如何與回到原地的浪犬繼續和平共處非常重要。動平會為此設計了「人與浪犬安全互動」行動方案,培力許多志工在河濱地區定期進行宣導,教導民眾認識犬隻安定訊號,以及遇到浪犬時如何保持鎮定通過。
這次,陳研究員也介紹了這套安全互動守則給同學,讓同學們除了具備基本的動物保護觀念,更能學習動物行為相關知識,除了浪犬,也能與家犬或其他有主人的狗狗安全互動喔~
常見的狗兒安定訊號有舔鼻、轉身、抓癢、打呵欠、瞇瞇眼、轉移視線、低頭嗅聞、靜止不動、繞半圈離開、坐下或趴下等等,都是狗在安定自己,也讓別的狗或人有 安全感,避免發生衝突。因此當我們觀察到狗有以上的行為表現,該注意自己是否保持距離,若互動當下也可放慢節奏或暫停。
至於野外遇到狗兒,可以參照「停止手勢」,並保持側身、手臂及掌心伸直張開,緩慢繞半圈移動,以增加距離自己與浪犬的距離,最後逐漸走遠,安全離開。
希望經過這次宣導之後,同學們在外頭遇見浪犬,都更能注意自己的安全,並同理流浪動物的生存權,其實只要保持冷靜,遵循簡單的守則,人與動物就不會發生衝突,落實友愛動物的精神。


常言:「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是真的,狗兒天性喜與人互動,即使是不親人的浪犬,也是天生懼怕衝突、喜好和平的動物。在此特別想分享廖柏華同學寫的文字:「和人不一樣的是,狗狗非常喜歡和你玩,從早到晚都沒有問題,狗狗也可以聽你說一個晚上的心事,還會安慰你,不像人這樣冷淡。」很顯然,廖同學有與狗互動的深刻經驗,才寫下這樣的感想。
陳研究員也講到「展演動物」的議題,強調動平會「動物不是娛樂」的主張。動物園、馬戲團、休閒農場、海洋世界等,都是動物展演的場所,要抱持更警覺的態度和眼光來審視其中可能涉及的虐待動物問題。其實,把野生動物終生囚禁在鐵籠裡,本來就不道德;林文君同學寫道:「動物本該待在大自然中,但是卻因為人類的無知和自私自利,讓牠們有自閉和害怕的心情,我們應該將心比心,讓牠們回到原本屬於他們的地方。」
而動物不是娛樂的議題不只是存在以上「大型展演場所」中,生活中不乏動物戲謔的案例,當陳研究員在學習單提問:試舉幾項生活經驗中「隱藏版的展演動物」,不少同學發揮敏銳的觀察力,給出許多正確的範例,例如康耀云同學寫的「夜市撈金魚」,林文君同學的「賽馬」、「夜市打彈珠贏兔子」,廖柏華同學注意到的「說自己是貓天堂狗天堂的餐廳」、甚至胡育瑄同學寫的「神豬」,皆展現了精準的判斷力。動平會在此對同學們的表現感到非常安慰,深覺不虛此行。
學習單




文字/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