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整個台灣進寒冬的天氣型態,許多縣市甚至已經出現了十度以下的低溫,接下來可能會有一陣子都是這樣的冷天----你有注意過在你身邊飼養在外的籠養或鍊養犬隻,是否有足夠的保暖與遮蔽嗎?
面對寒冬,目前動物保護法第五條中有要求飼主應「提供安全、乾淨、通風、排水、適當及適量之遮蔽、照明與溫度之生活環境。」但因法規中對這些要求並無明確的細節,因此過去許多通報案例最後依然不了了之。
農委會頒布的「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第九頁中,相關的建議為:「當戶外溫度低於攝氏10 度時,應加強保暖措施但如果個別犬隻有特殊情形則遵循獸醫師專業建議 。」但這份「照顧指南」,目前也是僅供執法「參考」而已...
有較明確規範的,有台北市「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底下的「臺北市犬貓飼養基本照護規則」第四條有規範:「飼養設施環境溫度未達攝氏十度者,使用保暖設備。但因特殊情形經獸師診斷並開具證明文件者,不在此限。」違反規範者,可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並命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
法規訂定儘管重要,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人若真的要因「法」的驅動才善待動物,是悲哀的一件事;而每個飼養個案因地區、飼主與動物個體的差異,法規難以達到盡善盡美,最終還是要讓動物福利觀念普及、讓人對動物處境產生同理心才是最終讓這些動物處境普遍提昇的解決之道。
給外面籠練飼養的ㄊㄚ們禦寒的遮蔽與保暖設施毯子吧
照片是一些籠養鍊養給予遮蔽的例子,有時候一塊大帆布、一張毯子、把地板架高等,都可以讓狗狗的冬天好過一些------但最終還是期待狗都可以避免這樣長期鍊養或籠養,有一個真正的家。




以行動改變籠鍊犬在寒冬的處境
有行動,動物的處境才會有改變的機會。如果你看到缺乏適當遮蔽與保暖的戶外籠鍊犬,你也許可以這樣作:
第一步:先觀察(與蒐證)動物圈養環境遮蔽與禦寒狀況。
第二步:詢問鄰居或飼主,寒流來襲狗狗會移至室內或給予禦寒嗎?
第三步:若否,請嘗與試溝通、告知相關法規。
最後,如果勸導、溝通無效,動物依然在險惡環境中生活,請通報相關單位!

請支持我們的後續行動
懇請您資助我們的「翻轉『籠鍊犬』的未來!」計畫
您的捐款、您的任何幫助,都是促成改變的最好助力!如果您與我們一樣想翻轉籠鍊犬的未來,請支持我們的專案!本專案除了透過第一線志工面對面影響飼主改變圈養環境外,也將透過藝文行動、影音媒體、演講講座等方式提昇大眾對動物福利的認知 ,最後期待不當籠鍊飼養景象未來將可以從台灣慢慢消失!